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
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同学习感悟。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并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新时代十年,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踏上新征程,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时隔两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何谓“大党独有难题”?
此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作深刻分析。他指出六个“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此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他指出,这个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
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这个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他用三个“更加突出”,作出深入阐释:
——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
——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
——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
三个“更加突出”,进一步丰富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内涵,进一步凸显了其中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作出系列战略部署——“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这次中央纪委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对于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对于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对于加强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
一系列部署,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彰显出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闭幕以来,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
2022年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刚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
中德专家携手救治疑难病患******
中新网上海2月2日电 (记者 陈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跨国高难度医疗救治并没有间断。
记者2日走访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INC)了解到,作为世界知名颅底、脑干肿瘤和脑血管病领域专家巴特朗菲教授,2022年多次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期间,两国医学专家同台手术,在救治疑难病症患者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外神经外科之间的互动。
据悉,江苏省卫生支撑计划中德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合作专家,2022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巴特朗菲教授开启了第二聘期(5年)的合作。同期,苏州独墅湖医院聘请巴特朗菲教授成为该院神经外科首席顾问,以提升国际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外专家交流合作。据了解,未来,巴特朗菲教授将每年定期来到苏州,围绕神经外科临床复杂难题与该院医疗团队深入合作,在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支撑下,让国内疑难脑瘤患者不出国门,就能接受顶级专家手术治疗。
据介绍,2022年11月份至12月份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历时21天,除了参加线下及线上学术交流会议、正常的教学、病例讨论和查房外,巴特朗菲教授还主刀,为近30例疑难脑瘤患者进行手术。在示范手术中,巴特朗菲教授进行了“世界高难度”脑干-延髓手术示范教学直播。这是一例成功的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全切根治性手术,挽救了一位19岁少年的生命。近7000名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全程观摩、交流互动。
据介绍,多名接受手术的患者,其肿瘤分别位于脑干、颅底、脊髓及视神经内等位置。在国内神经外科专家的协作配合下,巴特朗菲教授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且尽力完好保留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目前,这些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已基本顺利出院。
12岁少年小宇(化名),罹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四处求医后,小宇妈妈均被告知手术风险巨大,手术可能导致瘫痪,包括一些其他神经的损伤;可能视神经、吞咽功能、语言...都会受损。最终他们求助巴特朗菲教授。这位专家给了他们积极接受治疗的信心。
2022年11月20日,在中德专家合作诊疗、密切配合之下,小宇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顺利接受。出手术室,小宇即清醒;术后第二天,孩子正常吃饭;第三天可下地行走;术后10天,小宇妈妈开心地说:“我儿子说,想要自行车。他健康了,让我给他买辆自行车!”
在另一台教学手术中,巴特朗菲教授主刀,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30分,历经12个半小时的高难度手术,这位专家从33岁郑女士(化名)的脑中,成功切除一个巨大的脑干-脊髓髓内肿瘤。据介绍,这台手术其实相当于两台手术——脑干延髓、脊柱。术后,巴特朗菲教授表示,郑女士的肿瘤起源于脑干下部,累及延髓和颅颈交界区,且向下方延伸到整个颈部脊髓以及一直到第一胸椎水平,病变累及范围近15cm,这个位置的手术稍有不慎,患者可能面临瘫痪、呼吸心跳暂停、昏迷植物人等不可挽回的结果。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名患者的正常神经功能并切除肿瘤,仅仅延髓、脊髓部位的肿瘤剥离,巴特朗菲教授就用了4个小时。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也体现了中德医疗团队的精诚协作。
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开始实施,中外人员流动和学术交流合作正逐步恢复正常。
据悉,当下国内外神外科医生期待更多面对面沟通交流、切磋手术技巧的机会,以能拉进彼此的距离,增加相互了解。据透露,今年3月下旬,巴特朗菲教授还将再次来华学术交流并示范手术。
INC方面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神经外科医生不仅要更多“走出去”,积极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也应邀请更多国际神经外科大咖来华访问交流。
INC方面表示,今后将展开多场由多位世界知名专家领衔授课、国内知名医院的专家来沪参加的学术沙龙,并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医生等赴海外进修;希望分享前沿技术成果,在深化国际间手术技术合作进程中,让中国医务工作者了解国际最新的学术动态,共同推动世界神经外科学科发展、造福更多神经外科疑难病患。(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